新聞媒體 Press
【2017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】與新秀隔空競豔! Made In Taiwan 藝術前輩回娘家
MOT TIMES(明日誌)2017年10月24日 作者 / 編輯部
藝術家的養成絕非一蹴可幾,能在藝術洪流中綻放光芒更絕非易事!甫剛落幕的 2017「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」中讓我們看到眾多台灣年輕藝術新秀接軌藝術產業、邁向國際舞台的驚人潛力,其中由文化部主辦,持續第 10 年的「 Made In Taiwan-新人推薦特區」今年表現依舊精彩萬分,在國內外畫廊、美術館及策展人等的群聚效應下高度曝光下,藝術家們多有出色的後續發展及表現,然而許多華麗舞台的背後,都不得不從「 Made In Taiwan-新人推薦特區」的一個小展位說起,在了解此次的優秀新秀前,我們特別替大家找回了幾位傑出且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學長姐,請他們分享展場外的藝界冒險人生。
-藝術家吳芊頤,顛覆傳統新表情
替傳統元素賦予了時髦新意!另一位同樣是登上 2016 年「 Made In Taiwan-新人推薦特區」的藝術家吳芊頤, 自 2011 年起,即持續關注日常性的社會現象與文化,思考符號本身與其介面的關係,對應當代加工材料和紙膠帶,加以編碼組構,形成具獨特語彙的視覺圖像,並使其觀念運作於日常生活中,從視覺感知狀態喚起思維,情感及情境的聯結。2016 年在「 Made In Taiwan-新人推薦特區」中展出台灣北中南各區的鐵窗花系列作品,是累積一年的創作,而透過畫廊,也開啓了版畫媒材的合作,思考如何裝置作品與發展方式。
如今吳芊頤仍創作不輟,2017 年開始駐村實地走訪巷弄蒐集窗花素材,先後於新竹北門街,台北大安區富藝旅,台北中正區國際藝術村等地駐地創作,將台灣特色符號重新拼貼,組構成常民印象中的窗景,近期最新展覽《鏘條通—2017 街區藝術祭》,「條通窗景詩」即為駐村期間發展的作品,將三條通的燈箱裝置與六條通的窗景作品,配合地域性呈現不同的條通特色,未來期望繼續透過不同形式的異業合作與駐村,轉換常見的視覺符號,持續發展作品的可能性。
1987 出生於臺中的藝術家吳芊頤擅長將符號加以編碼組構,形成具獨特語彙的視覺圖像,窗花系列作品更是將傳統元素賦予新的表情。(Photo Credit:吳芊頤)
女人「自己的房間」 吳芊頤的窗景系列創作
放築塾代誌 No.11 / 2016年 5月號 文 / 王靜霏